
(学科:刑法学)
一、个人概况
刘军,教授,法学博士,博士生导师,副院长。研究方向为比较刑法学、被害人学、刑事政策学。刑法正义与刑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,兼任法律方法、玛珈山法政文丛编委,国家社科基金、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数据库专家。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后期资助课题1项,教育部、省社科等省部级课题4项,横向课题2项,出版专著4部,发表SSCI、CSSCI、EI等期刊收录论文30篇,其中《中国法学》《法学》等权威期刊论文10篇。论文“该当与危险:新型刑罚目的对量刑的影响”获得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,专著《性犯罪记录制度的体系性构建——兼论危险评估与危险治理》获得山东省社科优秀三等奖,获得山东大学优秀共产党员、我最喜爱的导师等荣誉称号。
二、主要研究与合作领域
1、比较刑法学
2、被害人学
3、刑事政策学
4、法律方法
三、课题情况
(一)纵向课题
1、“认罪认罚从宽规范化研究”,2018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审判专项研究,(18CSPJ09),主持人
2、“性犯罪记录制度的体系性构建”,2015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八批特别资助(2015T80203),主持人
3、“罪刑均衡的理论基础与动态实现”,2014年度国家哲学与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(14FFX041),主持人
4、“网络犯罪治理刑事政策研究”,2014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(14CFXJ11),主持人
5、“该当与危险:新型刑罚目的对量刑的影响”,2014年度山东省法学会课题(SLS(2014)G5),主持人
6、“经验性该当与罪刑均衡的实现”,2014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面上资助(2014M550130),主持人
(二)横向课题
“刑法修正案立法趋势研究”,中立达律师事务所(2016.05-2018.04),主持人
四、代表性论文、专著
1、“技术侦查的法律控制——以权利保障为视角”,载《东方法学》2017年第6期。(CSSCI)
2、“该当与危险:新型刑罚目的对量刑的影响”,载《中国法学》2014年第2期。(CSSCI)
3、“性犯罪记录之公告制度评析——以美国‘梅根法’为线索”,载《法学论坛》2014年第2期。(CSSCI)
4、“危险驾驶罪的法理辨析——兼论法益保护的前期化”,载《法律科学》2012年第5期。(CSSCI)
5、“量刑如何实现均衡——以量刑规范性文件为分析样本”,载《法学》2011年第8期。(CSSCI)
6、“意志如何是自由的?”,载《山东大学学报(哲社版)》2011年第4期。(CSSCI)
7、“从法定刑到宣告刑之桥梁的构建——以《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(试行)》为蓝本对量刑基准的解读”,载《当代法学》2011年第3期。(CSSCI)
8、“被害人谨慎义务的对弈思考——以控制犯罪成本为视角”,载《法制与社会发展》2009年第5期。(CSSCI)
9、《罪刑均衡的理论基础与动态实现》,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,独著。
10、《网络犯罪治理刑事政策研究》,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年版,独著。
11、《性犯罪记录制度的体系性构建——兼论危险评估与危险治理》,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年版,独著。
12、《刑法学中的被害人研究》,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,独著。
五、获奖情况
1、《性犯罪记录制度的体系性构建——兼论危险评估与危险治理》,知识产权出版社,2018年获山东省第三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。
2、“该当与危险:新型刑罚目的对量刑的影响”,2016年山东省第三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。
六、联系方式
1、邮箱:liujunge@sdu.edu.cn
2、电话:0631-5688715